会员登录
  • 没有账号? 去注册
会员注册
  • 已有账号? 去登录

科普文章

施一公院士与科学爱好者共话生命科学结构之美
发布时间:2017-04-24    1099   墨子沙龙

2017年4月22日下午2点,墨子沙龙首次来到上海科学讲堂。本次活动为大家带来精彩报告的是清华大学副校长、西湖大学前身西湖高研院院长、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现场近500名科普爱好者聆听了施一公院士从结构的角度探讨宇宙、生命的诸多面貌,报告会由潘建伟院士主持。


1 主持与嘉宾



报告分别从宇宙时空的宏观之美微观的生物蛋白微观之美两方面介绍了自然界的结构。他首先带大家穿越时空,回顾宇宙、星系、人类进化和文明发展的历史,通过精美的图片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发现的种种规律,接下来,他带大家暂时告别宏观的宇宙,进入生物分子的微观世界,从细胞和蛋白的角度,展示生物分子结构的性质和功能。在报告中,听众跟随施院士,回顾了人类发现DNA和蛋白质的历史,揭示了结构生物学如何帮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在结构生物学实验室里,科学家利用X射线衍射等技术,可以准确看到构成生命的各种蛋白质的形态和性质,施院士以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为例,介绍人们如何通过对物质结构的研究来理解和战胜疾病。


2 大与小俱美



之后,施一公院士展开想象的翅膀,从生物学和宇宙学两个方面,介绍了人类认知方式的局限。他告诉大家,许多其它生物对世界的感知是我们人类的五官感受不到的,在宇宙中,更是有诸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虫洞等远未为人们所了解的存在,关于生命和宇宙的起源,我们人类的认识可能永远无法完全理解,我们应当永葆好奇。


报告最后环节,施一公院士就生物制药、科研方向、教育改革等问题,与现场听众们进行了精彩的交流。施一公院士对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充满信心,当被问到未来医学检测时,他充满信心地说:“2001年,第一个DNA的测序只测到人类整个的30亿个碱基对里的27亿个,花了几十亿美元;现在只要花区区几千块人民币,你可以把碱基对的99.9%全可以测到,这是不可思议的。未来,只需要一滴血液,就能把疾病健康状态完全了解清楚,根本用不着以前很复杂的程序。将来医学技术依赖于现代生命科学、依赖于物理化学技术的发展,我觉得会是不可思议地往前走。”


3 回味无穷



整场报告持续两个小时,施一公院士以跨学科、跨时空的角度为现场观众带了了一场视听盛宴。在场市民表示,从来没想到我们习以为常的生命现象背后有着这么多美丽的结构,而那些实验室中的高深理论可以为我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如此大的帮助,这场报告激发了在场很多人对于生命科学、甚至整个基础科学的兴趣。

 

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结构生物学家,长江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5年保送进入清华大学,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2008年,婉拒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HHMI)研究员的邀请,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

施一公院士主要运用生化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系统阐述了哺乳动物、果蝇、线虫三种模式动物细胞凋亡蛋白酶激活、抑制、再激活、及调控的分子机理;在重要的膜蛋白领域解析了人源γ-分泌酶的原子分辨率结构,并且基于结构分析研究了γ-分泌酶致病突变体的功能,为理解γ-分泌酶的工作机制以及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方面,施一公教授及其团队也做出了相当卓越的贡献,他们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从而了解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将人们对“中心法则”的了解大幅度向前推进。


曾获舍尔学者基金会颁发的舍尔学者奖(Searle Scholar)及雷拓爱伦基金会颁发的雷拓爱伦学者奖(Rita Allen Scholar),获得2003年“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The Irving Sig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0年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The Raymond & Beverly Sackler International Prize in Biophysics)、2010年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2010年谈家祯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2014年度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GregoriAminoffPrize)。2013年5月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2013年4月25日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4月30日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12月19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底获“中国医药最高荣誉”的“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简称“吴杨奖”)。2015年获年度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获凤凰卫视2015-201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该奖项为何梁何利最高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