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没有账号? 去注册
会员注册
  • 已有账号? 去登录

科普文章

科研就像打怪兽,减肥还需“711”!
发布时间:2017-05-03    911   作者 | 林梅

https://v.qq.com/x/page/x0398d9v6r0.html

三月末的某下午,上海风和日丽,小墨怀揣扑通扑通的小心脏,等着沙龙的客人——薛其坤院士。见到薛老师,发现跟看过的视频既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一样的干练睿智,不同的是那么亲切,就像我们每个人遇到过的物理老师。


等着开场的时候,薛老师跟小墨聊减肥、聊对象哈哈,原来,薛老师保持身材的秘诀是“711”时间表——早上七点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小墨伤心的抱住胖胖的自己,找到了根源......


一两个小时的报告里,薛老师用略带山东音的口音,带着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未来,好奇宝宝请猛戳这里

https://v.qq.com/x/page/b14178kdegg.html


其实,小墨觉得更有趣的是后来的Q&A环节。小墨今天就把现场一些有趣的问答亮出来,大家体会一下科学家的真性情。




Q1: 2016年拓扑已经拿了诺贝尔奖,您觉得您关于拓扑绝缘体的工作有没有可能再次拿到一个诺贝尔奖?


A1:我最不适合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过去十年物理学发现的新效应,被别的科学家验证出来的只有我们这一个,给不给奖不重要,发现这个效应才重要。这个问题老是被问,很难回答,尤其是我不好回答。


科研成果以及科学发现的驱动不是靠奖,诺贝尔奖对整个人类的科学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很多没拿奖的东西比拿奖的成果更重要。所以不能简单的用这个成果是不是拿诺贝尔奖这样的单一的标准来衡量它。我觉得不应过分炒作诺贝尔奖。总书记讲得好,我们要有自信。


小墨总结:任尔诺奖拿不拿,做好科研不放松。





Q2:关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2013年被誉为诺贝尔奖的工作,有一篇文章上提出过拓扑绝缘体有这种效应,我想问一下如果没有理论上的坚持,你们有多大的信心和毅力觉得一定能做出来?


A2:这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理论是张首晟教授提出来的理论,现在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我们俩年龄非常相近,由于共同的科研兴趣,在合作研究初期阶段就变成了非常好的朋友,朋友关系在克服研究中的困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为一个做实验的物理学家,可以相信理论,也可以不相信,做了好几年仍然没有看得出效应,往往会放弃。但是我们和张老师有非常好的关系,我们就一直坚持着。此外,另外一个能坚持做下去的因素是,当时并非一定要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由于其他方面的性质我们还一直做,将来可以做磁存储器。真正测量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象哪一天能实现,因为在当时,我们不是以这个目标的实现作为当时研究目的。


刚才大家谈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张首晟老师和美国另外一个物理学家一起提出来这个理论,后来我们实现了。今天我讲的高温超导,我的想法和现在几乎90%的高温超导理论是相反的。当然现在最关键的实验还没做出来,一旦做出来,与现有的高温超导将是两个非常不一样的发展途径,一个是跟着理论做出来,一个是和理论相反做出来。你可以相信理论,也可以不相信理论,相信理论是好东西,不相信现有的理论、甚至相反的话,做的工作更重要。这种创新是颠覆性的创新。


小墨总结:导师说过,刚开始做科研最乐意看到“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ory”,后来做多了,最不想看到这个结果。





Q3:实验做不出来的时候你是怎么给自己打气,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迷茫过?


A3:我们这种做实验的人,也包括在座的各位,每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要正确的对待问题,敢于正视问题。每个人都可能碰到大的、小的、甚至灾难性的问题,你需要学习利用各种因素解决困难。我也不例外。


我们小时候非常艰苦,所以等到我们在科研上有事做了已经觉得无比幸福了,甚至五年做不出新的结果却还能当个科学家也很幸福。小时候受得苦太多了,现在都吃上饭了,每天都还能吃肉,还想啥呢。所以人要始终抱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父母给你一条生命你要珍惜它,为什么不活得快乐一点呢?


当然这种心态也需要很多培养,学习在吃苦和享乐中找一个非常好的平衡,有时候吃点苦,有时候享受一点快乐,碰到困难的时候保持乐观,碰到乐观的时候还能保持冷静。


小墨总结:没有什么不快乐是一顿肉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Q4:我前面看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17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8世纪,现在21世纪了也没有革命性的突破,您觉得我们的科学技术变慢了吗,原因是什么?


A4:现在科学更加规模化、细分化。以前的世界,一个发现会变得非常重要,就像刚开始挖宝藏,挖出来都是大金子,现在大金子挖完了,经过高度分工的精细化和深入化,剩下的都是难题了。因为你理解的越深,剩下的都是难题,必然会慢下来,因为太难了,但是诞生的技术要比16世纪、17世纪技术的进步快得多。这是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出现的自然现象。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现在从事科学的人很多,人口也比以前多,你出来一个重要成果也会淹没到茫茫的大海中,相比之下,16世纪的时候一个小的发明都可能很重要。


现在,我们的技术手段越来越精细,人类学习水平也是站在巨人的基础上,不可能比以前更差了,只是更难了,更细了


小墨总结:同学,你觉得从20分提高到40分,相比于从80分提高到100分,哪个更难?





Q5:作为科学家您做科研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乐趣?因为我看过一点量子力学的科普书,我看到的时候蛮震惊的,因为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边都是很无序的,但是现在看我们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很有规律的。从微观的无序到宏观的有序之间的差异我觉得对我的影响很大。不知道您在研究量子力学过程中有没有新奇的发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冲击?您在科研中有什么乐趣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A5:做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有着最根本的区别。举一个例子,科研就是打游戏——一旦打上游戏就会着迷,二级过了想过三级,根本停不下来。刚才报告中我放了一两张原子排列的照片,当你看到原子排在一起,又那么有一致性的时候,你就会想这个东西下一级是什么。这种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科学研究可以非常忘我,因为你探索的都是人类不知道的东西,就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所以永远有一种动力,使得从事科学实验非常美好。不管是量子实验还是其他领域的科学,好奇心、以及对科学发现的期望会使你忘掉时间。正是好奇心决定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职业。

小墨总结:我打游戏我快乐,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打游戏!





Q6:最近这两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比较热,我们的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大家都说强的人工智能能够在各个方面达到跟人匹配的高度。我想问一下您认为人工智能的产生会有怎样的影响?


A6:我作为物理学家,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和人相比。当然汽车可以比人跑得快,但汽车也是人造出来的;计算机可以比人运算的快,但计算机毕竟是一个死的东西,是用没有任何生命的材料和器件做出来的东西,和人类完全不一样。虽然它某些特定功能可以比人强大,但是要战胜人,在科学上没有任何基础。


很简单,只要停了电,人工智能就无法工作了,所以这种智能只是有限的智能。除非有一天,我们理解了大脑的思考方式,可以把一个死的机器变得可以自己思考,那时人工智可能可以和人比,否则,它也仅仅是在一些特定功能强一点,但不可能实现活生生的生命。


阿尔法狗战胜人,只是在围棋的规则下,按照算法做一些程序的搜索,说到底,还是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了,算法优化了,发现最好的那步棋。但终究没有任何智能。只要是人造的,没有一个东西能超过人类。


小墨总结:人工智能不可怕,小墨放心地去看《黑客帝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