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脑人言
作者 | 恽梦曦 (筑波大学生命系统医学博士生)
如果按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是8个小时计算,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因此良好的睡眠对我们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提高睡眠质量一直以来是大家都关注的话题。英国某酒店开展了一个睡眠时间长短和睡觉房间颜色关系的调查,并发现在蓝色房间睡觉的人的睡眠时间最长,而在红色房间里睡觉的人睡眠时间较短(“The Secret to a Good Night’s Slumber is to Sleep in a Blue Bedroom”, Travelodge, 2013)。然而,这只是一个相关性的调查,到底颜色对于睡眠有没有直接影响,以及颜色是如何影响睡眠的,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颜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颜色对于我们的心理以及行为认知都产生着很多影响。一般来说,蓝色会让人产生放松安静的心理效果,易与天空、大海等事物产生联想;而红色会让人兴奋提高警觉,易与能量、火或者血液等事物产生联想。这样的心理效果在很多调查颜色对人的行为表现的影响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比如,有实验调查了颜色对于握力的影响(Green, et. al. 1982; O’Connell, et. al. 1985)。参加实验的30到40名被试者先观看红色或是蓝色光照射的墙,后对他们进行了握力测试。结果发现,被试者观看蓝墙之后的握力明显小于观看红墙之后的握力。另外, 还有研究调查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对抗竞技中参赛选手队服的颜色与竞技胜败结果(Hill & Barton, 2005)。结果发现,穿红色队服的选手比赛胜利次数显著地高于穿蓝色队服的选手。这些研究都说明颜色确实能够影响人的行为表现。那么这种影响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研究颜色对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的影响得到一些解释。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两大类: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这两大系统的功能相反,前者提高人的觉醒程度而后者降低人的觉醒程度。在一些研究中,通过测量被试者在观看某种颜色时的心跳、皮肤电压以及呼吸来评估该状态下被试者交感以及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状态。结果发现,与颜色对行为表现的影响一致,被试者在观看红色期间交感系统活动水平提高,而观看蓝色期间副交感系统活动水平提高。这一结果说明了红色有提高觉醒程度的效果,而蓝色有降低觉醒程度的效果。
以上的调查和实验都支持并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酒店调查的结果—在蓝色寝室睡觉能获得更长久的睡眠。
但另一方面,近年有很多研究表示,蓝光(短波长)具有促进觉醒的效果。具体来说,蓝光会刺激大脑一个叫视交叉上核的部位。这个部位通过接受环境光照来使机体昼夜节律与外界同步,从而使人在白天保持觉醒,夜晚能够进入睡眠。过度蓝光暴露会促进视交叉上核的兴奋,从而使昼夜节律后移,进而导致使人兴奋难以入眠的结果。
也就是说到底何种颜色对于睡眠有帮助,还没有统一的答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对蓝色光照与红色光照对于睡眠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Yun, M. 2016)。简单来说,每一位被试者进行三天的睡眠测验。在每天睡觉之前会接受暗光、红光或蓝光的光照(顺序随机),时长为五个小时。为了评估被试者睡眠质量,研究者使用多导睡眠图监测,通过脑电图、肌电图及眼电图来进行客观评判。睡眠可根据阶段分为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REMS)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NREMS)。在非快速眼动睡眠中又分为一、二、三共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可以通过不同的脑电图以及肌电图的特征作区分。其中第一二阶段称为“浅睡眠”,第三阶段称为“深睡眠”(慢波睡眠),第三阶段睡眠时间长度占整个睡眠时间的比例越大代表着睡眠质量越好。实验结果,跟暗光条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并没有发现蓝光或者红光暴露之后会对睡眠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这一结果显示了睡觉前的长波长或者短波长的色光照射也许并不会对睡眠产生显著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实验只是在短的时间跨度内进行(三天,各个条件各一天),然而不同颜色(或不同波长)的光照对体内昼夜节律产生显著影响也许需要更长时间跨度的实验。
笔者的实验并没有得到明确答案来回答蓝寝室对睡眠好还是红寝室对睡眠好。即使如此,我们建议睡觉之前还是应该避免强烈的光照,尤其是短波长的蓝光照射,长此以往也许会使昼夜节律紊乱而影响正常的睡眠。
首图来自https://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