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没有账号? 去注册
会员注册
  • 已有账号? 去登录

科普文章

「视频」无废城市——10亿人,100万家企业,1个梦想 | 王曦
发布时间:2019-10-14    359   墨子沙龙



作者 | 王曦(蔚路循环创始人)

视频

【墨子沙龙】王曦——10亿人,100家企业,1个梦想

图文


今天分享一下我从事环保工作之后的一些想法和蔚路循环的大愿景。

我在美国学习生活的三年时间里一直闲不住,刚好那时科技创新创业非常火热,于是我就通过一些机会去到硅谷采访了一些当时很知名的创业者,包括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当时的这段经历给了我比较大的启迪。我在硅谷做访谈的时候,发现硅谷创业者的创业目的是想解决一个问题。他们发现市场上没有一个产品或服务满足某种需求,所以就自己搞,既满足了自己也获得了市场的喜爱。利他即是利己。

2016年回国后,我就开始拷问自己的心灵:从小到大到底对什么东西感兴趣?有没有一个很想解决的问题?想来想去,我发现自己一直对垃圾问题很好奇。我们把垃圾扔掉了好像就跟我们没关系了,但是这些垃圾最后去了哪里?垃圾到了新的地方后,和我们人类、和地球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于是我就想认真的研究一下垃圾问题,然后我就发起了蔚路循环。

垃圾不会凭空消失

2016年,我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公园散步的时候,看到有工人在铺设地下管道,在土的侧壁上,我看到了非常多的塑料袋,当时的我是震惊的。

国家奥林匹克公园,这是北京很好的一个地方,绿化各方面肯定都是国内顶级的,但是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挖土的侧壁上竟然都是塑料袋。

如果之前没有研究垃圾问题,我们可能会有一个误解,觉得把垃圾扔掉了,它就被处理掉了,但是实际上垃圾不会消失,我们看不到了,并不代表垃圾凭空从地球上消失了。

下面这张图片来自一个纪录片,导演是王久良,也是一个垃圾迷。他那个时候研究垃圾问题,绕北京城一周去踩点垃圾填埋场,每一个小黄点(下图),就是一个垃圾填埋场。北京其实我说是“垃圾围城”,恐怕没有人觉得这个说法太过夸张。住建部的一个文件其实也说过,我们大中型城市其实有1/3的城市,就是名副其实的“垃圾围城”。

我们每天制造的大量垃圾,被统一送到了看不见的地方,然后填埋。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下图是在网上找到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其实比较好的解释了为什么突然之间垃圾议题成为了中国上上下下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其实是城市的一个隐性病,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人们有更多的钱和时间去消费,不可避免的制造了更多的垃圾。

我们平时会在网上买很多东西,快递包装就是垃圾,中午吃饭的时候点了一个外卖,包装也是垃圾,小朋友吃零食,每一个零食袋也是垃圾。垃圾伴随的实际上是一件“好事”,就是我们生活变得好了。在我小的时候,可能那个时候牛奶瓶都要回收的,连冰棍杆都是可以回收的,那个时候每家都不会产生太多垃圾。

下面的图表是联合国的一个报告,阐明了城镇居民人均产生垃圾量。2000年以前,那个时候经济发展一般,每人每天产生大概不到一斤垃圾,2015年的时候每人每天大概产生两斤垃圾。如果我们对标美国人现在的生活水平(假设到2050年,我们和美国人生活水平差不多了),那么到时每人每天大概产生将近五斤的垃圾!

城镇居民人均每日产生的垃圾量(kg)

未来如果我国有八亿城镇居民,按照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每个人一天产生五斤的垃圾,那么全中国一天产生的垃圾可以填满150座西湖。150个西湖的消失,就只因为一天制造的生活垃圾。

垃圾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

再给大家分享三张非常震撼的图片,这些影像资料是促使我们中国停止进口洋垃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王久良导演拍摄的。他当时拍摄的是华北地区一个小村镇,镇上的人生活的主要来源就是靠处理进口的“洋垃圾”,这些“洋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第一幅图,这个小女孩其实是在梳妆打扮,她用的是处理塑料垃圾的废水,拿木梳蘸一下,然后去梳理一下打结的头发。

第二幅图是一个母亲,工作是做垃圾处理,她背着她的孩子,苍蝇落在小孩的脸上。

第三幅图是小孩从进口的洋垃圾里面直接把针管挑出来,然后他不知道这是一个医疗垃圾,他拿针管去抽水喝。

我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会很疑惑: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去进口这些洋垃圾,去处理外国人产生的垃圾?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自己每天产生的垃圾又有谁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垃圾总是在产生着,我们扔掉的这些垃圾可能会被送到经济条件很差的人手里,或者是对环境标准要求不那么高的地区去处理。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以后产生的大量垃圾可能就去了东南亚。

垃圾问题,它其实真的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它也涉及到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我们制造的这些垃圾,在不同的时空,可能有人在为此而挣扎。所以,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垃圾问题。可是垃圾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

改变,从循环开始

我对垃圾的分类是按照两个维度进行的。一个维度是垃圾使用次数,是用了一次就扔掉,还是它使用了比较久?另外一个维度就是垃圾的价值,扔掉以后,是还有一些价值,还是没有任何价值?

按照这两个维度,我把日常生活扔的比较多的垃圾做了一个分类。比如药片、电池、化妆品,在第二象限,称为危废垃圾,危废垃圾要单独处理。再比如一些书,电脑,手机,你觉的旧了不用了,但是有人愿意用,是第三象限的垃圾。第四象限的垃圾有纸盒、矿泉水瓶子等,城市拾荒者觉得这个东西能卖钱,会把它从垃圾桶里面找出来,然后统一收走卖掉。

其实,真正是一个社会问题、让人头疼的是第一象限的垃圾,用了一次就扔掉了,所以它的使用量非常大,比如我们日常收到的快递塑料袋,日常的餐盒,超市塑料袋。这一类垃圾,哪怕我们把它收集好,整理好,送给拾荒者他们可能都不会收,因为这个东西卖不出去。

垃圾问题太过复杂,没有办法很好的一下就把这件事做好,于是我先选其中的一个最紧急最重要的问题,一旦解决了它,其实就是对环保做出了大贡献。于是我就瞄准了快递塑料袋。

2018年,一年的时间,全国总共消耗了245亿个一次性快递塑料袋。如果把它们一个个排起来能够绕地球赤道多少圈? 280圈!

有人会说,使用可降解塑料袋,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但一位极端环保人士认为,可降解这个事儿不靠谱,他曾在网上买了一个可降解塑料袋,埋在了他家门口的土里面,每隔一段时间就把土挖开看看塑料袋的降解情况。通常大家认为可降解塑料袋三个月就降解了,回归大自然了。然而他在土里面埋了将近十个月,只有部分结构遭到了破坏(下图),这是为什么?

可降解塑料袋

我们理解的“可降解”是它在自然条件下比较容易受到破坏,但这里实际上有一个小悖论,材料如果容易受到破坏,相对来说就不那么结实,但物流包装对它的结实程度有很严格的要求,因此人们会在这个材料里面添加一些特殊的化学成分。要让这个材料三个月或六个月内降解掉,需要把这些化学成分单独分出来,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而如果没有垃圾分类,没有堆肥厂,可降解塑料袋和普通塑料袋一样,很久之后才能回归自然。

既然一次性的塑料袋都已经绕地球赤道280圈了,我们就要想一个办法,通过循环使用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们给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来实现一个循环袋替换30个快递塑料袋。它每循环使用一次,相当于从源头上减少了一个一次性快递塑料袋,如果能够在整个链路配合的情况下循环使用30次,也就是说30个快递塑料袋被一个循环袋替换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的产品或是采用的一个服务,其实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直接的过程。我只要把产品、服务想好,设计出来,满足了一个需求,找到有人去使用它,这个事就走通了。而我们整个循环实现要说服很多人,要说服电商卖家去使用它,要说服快递公司去使用它,然后要说服居民物业允许循环桶铺设进去,还要说服每一个人在收到了这个袋子之后别扔掉,把它归还,甚至还要说服快递公司来配合我们实现一个逆向的派发。总而言之,要说服太多太多人,而只要有一个人不想配合,这事变得麻烦了。我们不能用道德绑架任何人,所以要想到一个解决方案,能够说服链路上的每一个人愿意参与。

那么情况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还是在浙江省杭州市做小范围的推广,但是我们的项目除了香港澳门外,所有地区,所有省份,包括台湾都有居民跑到了我们的后台参与进来。这件事说明什么?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会有很多人想解决同样的问题,所以他会很好奇蔚路循环该怎么解决它。

于是我们经常会收到很多人的微信留言和邮件,给我们的项目提出建议,提出支持。所以实际上自下而上,全社会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么自上而下,我觉得对于我们上海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了,咱们垃圾分类已经推进起来了,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

VLOOP:十亿人,一个梦想

今年年初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一个叫做“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工作方案,在全国会选出11个城市来作为“无废城市”的试点。无废就是尽量不要再产生垃圾,有办法去把垃圾处理掉。我们这个项目很荣幸入选了绍兴市试点,并且成为其中的亮点项目。

我们就喊出了一个愿景:10亿人,100万家企业,1个梦想。在中国10亿人口,100万家企业支持下,当整个链路在这么大规模的情况下都走通以后,我们可以实现巨大的碳减排我们说是诺贝尔和平奖级别的贡献。算完之后他自己都非常的震惊。

塑料碳减排的计算是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员帮我们做的,算完之后他自己都非常的震惊。未来我们一年产生500亿个快递塑料袋都可以被循环的方式替换的话,我们一年减少的碳排放是全人类碳排放年度目标的1.5%到2%,这是非常伟大的贡献。

科技进步可以让我们更高效的利用资源,使用资源,这其实就是在做环保。但是反过来说,环保真正意味着什么?其实环保意味着我们要找到内心真实的需求,就像刚才我说的,垃圾分类,做得好是第一步。第二步实际上是,从源头上我们能不能不产生没有必要的垃圾?所以我自己喊的一句话就是,科技可以降本增效,但是环保实际上是回归到我们内心,它净化的是内心,让我们真正消费的,产生的是你真正的需要,利他即是利己。

今天我们这个活动的主题叫做“倾听地球的声音”,我们说我们爱护地球,地球是我们的母亲,可是保护好地球之后,真正保护的是谁?是我们人类自己。

其实做环保也是一样,如果每一个人都觉得垃圾分类我做了或是不做,其实对社会影响不大,循环袋我归还了或者不归还,其实也没关系。如果人人都是这样想,最后就会导致环境灾难。但是如果人人都想说我归还了循环袋,我参与了垃圾分类,那么听起来像是在为社会付出,但是当人都付出了,人人都向前走一小步,最后的结果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