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南七量子科技交流中心代表与会共话科技未来
2025年10月30日下午,中国科学社成立110周年暨《科学》创刊11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科学会堂卢浮厅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科学》杂志编委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南七量子科技交流中心行政负责人朱燕南应邀出席,与来自全国科技界、出版界、学术界的领导、院士、专家及中国科学社社员后裔共聚一堂,回顾百年科学征程,共谋科技强国未来。
座谈会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鸣致辞拉开序幕。她在发言中回顾了中国科学社与《科学》杂志自1915年创刊以来,始终秉持“求真致用”的初心,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强国”,为中国现代科学体制的建立与科学精神的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表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将继续坚守初心、守正创新、拓展价值,推动《科学》杂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随后,《科学》杂志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作题为《笃守科学之魂 筑牢体制之基——从科学救国到科技强国的110年跨越》的主旨报告。白春礼系统梳理了中国科学社在构建本土科学知识体系、推动学术交流、建立科研平台、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开创性实践,并指出新时代科学精神应实现从“解决问题”向“提出命题”的升华,呼吁构建“研发、网络、底座、转化”四大体系支撑的开放创新生态。在院士寄语与专题发言环节,曾溢滔、吴岳良、韩斌三位院士分别从科学精神传承、家国情怀践行、学术期刊建设等角度发表演讲。吴岳良院士深情回顾了周光召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科学家精神;韩斌院士则以《分子植物(英文)》跻身全球植物科学期刊影响力榜首为例,分享了我国本土期刊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实践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围绕“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作专题报告。他系统分析了世界科创格局与中国城市的方位,指出中国在人才集聚、企业研发、大学引领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强调培育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是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当务之急。本次座谈会不仅是对中国科学社与《科学》杂志110年历程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引领发展的集体动员。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科学精神的传承与体制的创新是支撑中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双翼。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七量子科技交流中心作为专注于量子科技发展的专业科普平台,积极参与本次高规格科学文化交流。朱燕南表示,将汲取会议精神,进一步融入国家科技战略布局,积极推动量子科技领域知识的科普与科学精神的传播,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110年是纪念,更是新的起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科学精神的火炬将继续传递,照亮中国科技强国的未来之路。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七量子科技交流中心
日期: 202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