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墨子沙龙活动“癌症的故事”(2023年3月15日)上的演讲,演讲者是著名癌症科普学者、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菠萝(李治中)博士。
文章由林梅整理,经菠萝审读。
他以“菠萝”作为自己的笔名,从一名供职于美国顶尖医药公司的癌症生物学专家,转而回国专职进行癌症科普和公益。他就是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治中博士。
这些年来,菠萝不止一次被问到:为何不继续从事科研,直接进行癌症药物研发,而是专职做癌症科普和公益?
其实,让菠萝坚定自己道路的是一个个有关癌症的故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癌症病人的故事,因为做了正确的选择,拥有一个理想的结果。
尊敬的中科大附中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受到邀请来到墨子沙龙,我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些和癌症相关的故事。我希望大家能记住一些故事,并且有所触动。
我是四川长大的,在清华读的本科,后来去美国杜克大学读的癌症生物学的博士。博士毕业以后,在美国的诺华制药做了8年抗癌药的研发,看上去一切都沿着正常的学术路线在发展,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因为一些机缘巧合,伴随自媒体的兴起,我开始写癌症的科普,一不小心写成了网红。18年的时候,又因为一些机缘巧合,我和家人回到中国来,担任了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一晃也已经5年。从学习、科研转向做科普、做公益,我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希望也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走上研究癌症这条路是非常偶然的, 2004年的时候,我在清华读大四,本来计划申请国外的博士,做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方面的研究。但是就在那时,我妈妈突然得了乳腺癌,当时在我们的县城治疗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看着我妈妈非常痛苦,而我居然对癌症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我决定申请癌症生物学的博士,我想去了解癌症是怎么回事,以及能不能做出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药物。这就是我走上这条路的初衷。
今天我想讲三个主要的话题,一个是癌症,一个是公益,一个是关于选择。
先讲癌症。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抗癌协会的logo上面有一个动物,是什么动物?是蜘蛛、毒蛇还是螃蟹?
答案是什么呢?螃蟹!中国抗癌协会一个标志十分简单粗暴,就是一支箭插在螃蟹身上,这是因为螃蟹和癌症共用同一个词,都是cancer。公元前400年左右,西方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在解剖一个癌症病人的时候,发现癌症病灶非常的坚硬,而且因为血管的生长,呈现张牙舞爪的状态,看起来就是像一个螃蟹一样。
所以他当时就用了希腊语的“大螃蟹病”来描述癌症,叫καρκίνος,后来转译为拉丁文cancer,现在转成英文的时候,也就保留了cancer这个说法,所以癌症cancer,这个词本意上是和螃蟹相关的,这就是中国抗癌协会LOGO的由来。
第二个问题——癌症和肿瘤有区别吗?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中恶性肿瘤又称癌症。
我给大家看两个图(内容或会引起不适,请自行观看文前视频),左边这是一个小伙子,腿上长了一个120公斤的肿瘤,右边是一个PET-CT,可以看到,上面的黑点基本都是癌细胞,已经布满了这个人全身,请问,哪个是良性的,哪个是恶性的?没错,左边这个是良性肿瘤,右边那个是恶性肿瘤,良性和恶性区别是什么?简单的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扩散转移。良性肿瘤一般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包膜,它就在那趴着,不会到处跑,去干坏事;而恶性肿瘤有转移,有的恶性肿瘤,你甚至都找不到它的原发灶在哪里,但是他身上到处都是,这就是良性和恶性的区别。
再来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人会得癌症,很多动物也会得癌症,但植物呢?
首先,植物是肯定会得肿瘤的,比如,在美国就有专门一群人,他们的职业就是去树林里面找树瘤,割下来,做成观赏艺术品。但是如果我们定义癌症是可以转移的肿瘤,植物是没有癌症的。植物没有能转移的癌症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它有细胞壁,每一个细胞像砖块一样摞在一起,所以它不像动物的细胞能够到处跑;第二,人身上有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很多癌细胞就是通过这些系统来转移的,而植物没有血液系统和淋巴系统,植物的循环系统只循环水和无机盐,不会有细胞在里面到处跑,这两个原因使得植物没有能够转移的癌症。
接下来,一个很好玩的问题——世界上癌症发病率最低的两个国家是哪两个?如果我告诉大家答案就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你相信吗?事实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国家。为什么?大家能看到,发病率最高的这20个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非常颠覆普通人对于这件事情的认知。
这其实有几个很重要原因,比如说,发达国家的饮食是更加的不健康。他们吃很多肉蛋奶类,这些东西过量了,对身体不是特别好;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包括西欧、美国人民,有一个特别坏的习惯——日光浴,所以在欧美最多的癌症就是皮肤癌。其实晒太阳补充的是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但是像西方那样裸晒就没必要;最后,发达国家的癌症多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癌症最大的风险因素,不是环境污染,不是饮食,也不是你的生活习惯,而是活得太久。无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加,癌症发病率都是上升的,尤其到了55岁以后,是指数性的上升,所以你多活一年,得癌症的风险可能就比前面一年翻了一倍,这是非常正常的,当然它的绝对值还是没有那么高。以前皇帝不得癌症,我自己有一首打油诗——“皇帝癌症少,原因很好找,不是御医好,全靠死的早”。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的人均寿命都是在30多岁,中国现在70岁以上的老人8000多万,所以癌症自然也就多了。世界范围也好,中国也好,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大幅上升,癌症就会越来越多。
下一个问题——我们人类所具备的最好的抗癌的武器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还是免疫系统,比如T细胞就是一种免疫细胞。这是一个动画,展示了我们在实验室做的实验。两个细细长长的癌细胞贴在培养皿上面,然后免疫细胞哗的一下扑过来。免疫细胞识别了这是一个癌细胞,它就爬过来,打群架,我们给癌细胞做了一个转基因的标识,癌细胞在死亡的时候会发出红色的荧光。所以说,免疫细胞非常的强大,当它识别了癌细胞,对它进行杀伤是很厉害的,这个过程无时无刻不在我们体内发生,因为你体内总会有一些细胞不想守规矩,想自己溜达,这样看来,癌细胞,更像一个追求自由的不守规矩的你的同学或者你的室友,他不愿意像正常的细胞一样,在自己的位置,执行自己的功能。癌细胞说,“世界那么大,我要出去看看”,然后他就出去溜达了,回来以后又带回来了1万个和它一样的细胞,搞得细胞的生存环境很恶劣,正常细胞的功能完全崩溃,所以我们体内如果没有免疫细胞,我们每个人体内细胞随时会崩溃,所幸我们体内有非常强的监控系统。
所以,癌症发生的前提除了它自己变成一个坏细胞,它必须要实现一个步骤叫做免疫逃逸。癌细胞和免疫系统其实是在持续的互相进化,互相碰撞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描述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免疫清除,这时免疫细胞占绝对优势,只要有一个坏细胞就杀死,第二个阶段叫做免疫平衡,这个时候癌细胞又进化了,它没那么容易能被免疫系统清除,但是免疫系统也没有强大到能够把所有的癌细胞都干掉,癌细胞已经可以短期的、甚至长期的存活下来,免疫平衡可能会持续几十年。第三个才是免疫逃逸阶段,这个时候癌细胞已经完全逃脱免疫系统的监管,它能够到处溜达、繁殖,变成了恶性的癌症。所以当大家发现临床上出现恶性肿瘤的时候,就是免疫逃逸的阶段,之所以说癌症是一个老年病,就是因为免疫逃逸这个过程,再加上前面突变的积累过程,可能要几十年,所以一般来说人要到比较老的时候,癌症出现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女士很健康,她不幸遭遇车祸,根据她生前签署的器官捐赠协议,她的器官一共移植给了5个人,手术都很成功,但是过了一年以后,几个人开始轮流出现癌症,经过基因测序,发现来源是器官捐赠者的细胞,也就是说这个女士在她捐赠器官的时候,顺便把她体内的癌细胞也捐给了这5个人。
但是,器官捐赠其实是要求非常高的,在捐献的时候,肉眼看不到、甚至仪器都检测不到癌细胞,但其实在它看似很正常的心肺肝肾里面有很多的癌细胞,只是你没看见,这就是处在免疫平衡的状态。这个女士因为身体很健康,她的免疫系统压制了这些癌细胞,没有让它爆发。当这些器官移植到新的人身上的时候,它的癌细胞就爆发了。这是因为在移植器官以后,人体是会排异的,所以临床上需要给他打免疫抑制剂,控制他体内的免疫系统,这样,器官排异风险变低了,但是也就放松了对癌症的监管,所以,本来正常免疫系统能够控制的癌症,进入移植的人的身体以后,马上就爆发了,这个例子证明了体内的免疫监管真的非常重要。
癌症治不治得好?晚期的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不是百分百都能治好,但是有很多都可以治好。
癌症本质上可能是上千种疾病的总和,没有任何两个人的癌症是一样的,都要个体化对待,没有一定之规,但我想给大家介绍我身边一些有趣的例子,当然第一个最重要的例子就是我妈妈。
我妈妈04年生病,现在生活的很好,20多年前四川的小县城,没有什么先进的治疗方案,也就治愈了;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公益人正琛,也是我的好朋友,2001年刚考上光华管理学院,就被诊断慢粒白血病,他正好遇到了靶向药物进入中国,成为第一批尝试者,现在也挺好的,这个药把癌症控制成了慢性病。还有我的一位粉丝,2005年被诊断为晚期肺癌,骨转移、脑转移,但是她正好也赶上了靶向药的出现,现在也是正常的生活。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小女孩,Emily,她得了急性白血病,而且化疗耐药,复发两次之后,医生也黔驴技穷。但他的家长没有放弃,于她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尝试car-t免疫细胞疗法的人。简单的说就是把自身的免疫细胞改造一下,再打回这些患者的体内,后来她幸运的活下来了,她因为遇到一种非常前沿的治疗方式,获得了新生。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从死亡线上被挽救回来的一个孩子。而这样的故事背后都凝聚着几十年的科研的心血,在他出现之前,没有人相信所谓的car-t疗法能够对癌症产生这么好的效果,改变世界的往往是非常小众的一撮人。
第二个话题——公益。我们公益基金会是做儿童癌症的,每年全世界有30万14岁以下的孩子会得癌症。
儿童癌症虽然很罕见,但有可能出现在任何人的身边。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很多的家长知道孩子得了癌症以后,以为是不治之症,因为惧怕人财两空,直接就放弃了,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去科普儿童癌症。其实很多儿童癌症有极大概率能够治好。
首先,儿童肿瘤不是小一号的成人肿瘤,从分类学上来说儿童肿瘤和成人肿瘤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儿童白血病和成人白血病虽然都是血液系统疾病,但其实分子机制、免疫逃逸机制都不太一样,还有儿童的脑瘤、骨肉瘤等,这些在成人这儿基本没有,而成人常见的肺癌、结直肠癌,儿童也不会得。所以它们本质上是不同的癌症,要作为不同的癌症来研究和治疗。
其次,儿童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远远的高于成人。从1950年开始到现在,儿童肿瘤的各种肿瘤亚型生存率,都在快速攀升,现在儿童癌症整体生存率已经超过80%了,所以不要轻易的放弃。
中国每一年大概有3万个孩子得儿童肿瘤,每一个孩子生病,对整个家庭的影响会非常大。但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85%以上的生存率来说,中国有显著差距的,特别是地域之间差距较大。这也是我们基金会在做科普教育的原因。
这个小姑娘叫雪儿,她是甘肃的一个小姑娘,她最开始就是肚子有点鼓,当地医院认为是胀气,但久久不好转,等到再去医院检查,已经是晚期癌症,而且已经转移。
甘肃的医生束手无策,建议放弃。
好在她命不该绝,她的爸爸在杭州打工,正值415癌症防治宣传周的时候,偶然在出租车上听到广播里在播放浙江儿童医院的肿瘤科主任的科普,他这才知道原来杭州有专门治儿童肿瘤的医生,他把孩子带来杭州,医生说还有救,后来,雪儿治好了。所以,这么一个孩子因为出生在甘肃而没有出现在杭州,差一点点就没命了。中国的儿童肿瘤整体生存率比发达国家要落后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你出生在哪,你的父母认知如何,会极大的决定你未来的预后情况,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做一些事情来改变。
还有一个小女孩也触动我,甚至影响了我当时回国的决定。她一岁多的时候,眼睛出现了斜视,县城医院未及时给出正确诊断,很快,她的眼睛就开始恶化了,直到最后她的眼球就凸出来了。其实,这是因为她的眼底长了一个很大视网膜母细胞瘤,当地医院均表示无能为力,最后辗转去北京,全家付出很大的代价,万幸这孩子还活着,但是两个眼球都被摘掉了。如果她能第一时间在当地就被正确诊断并迅速治疗,也许她的眼睛是可以保住的。这也是为什么科普教育如此的重要。
如果你身边有人有这样的需求,请尽快告诉他们,有个叫“向日葵儿童”的公益组织,在做癌症科普,去看看他们的公众号和小程序,里面有中国最顶尖的儿童肿瘤医院和医生的信息,少走弯路,也许就能挽救生命。
很多孩子癌症治好了,回到学校读书。但他们战胜了肿瘤,却没有办法战胜社会的偏见,因为大家的偏见和恐惧,他们不能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每时每刻做好宣传大使,要改变歧视、消除误解。
所以,我们基金会干三件事情:科普教育,人文关怀,转化科研。
我们的使命就是聚焦服务患儿的家庭,通过科学的公益和人文的关怀来提高患儿的生存预后和生活质量。我们的科普网站叫儿童抗癌百科,是中国第一个儿童肿瘤的科普网站,有100多位专家,200多位志愿者一起做。我们也和搜索引擎合作,大家如果去百度搜25个关于儿童肿瘤的关键词,会看到我们和专家一起来做的这些靠谱的词条。让患儿家庭不走弯路,就是我们做公益的意义。
人文关怀方面,我们在深圳做的儿童关爱空间,让患上儿童肿瘤的孩子在脱离正常学校生活的治疗期,有一些志愿者、社工、老师能够陪他们学习玩耍;我们也会做一些能量加油站,邀请学校和健康的孩子来和正在治疗中的孩子联动、分享生活中有意思的事儿。
最后一点点时间,我想讲一些选择,最近在豆瓣上有人开始对我讨论——清华学霸、美国博士,本来可以通过做研究为人类做很多贡献,回国以后简单的做科普,是不是浪费人才?
这个问题我没有答案,这是个人选择问题,或许今天大家听了我讲的这些故事,会有自己的判断。
现在大家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我们特别容易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但别人的看法并不能左右你的人生。你的人生一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甚至也许完全不是你所能准备的,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这个选择会对你的人生、你周围的人产生很大的意义。
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Josh Sundquist是一个小时候因为儿童肿瘤被截肢的人,他懂事的时候腿已经没了,肯定对他人生是有很大影响的,但他没有消沉,他后来成了一个网红,他做主持、脱口秀演员,他拿自己的这些看似悲惨的经历去让大家快乐。他每一年都会给自己做一个特别酷炫的万圣节打扮,哈利波特、树精、阿拉丁神灯、台灯、跳跳虎……你只能看到非常积极阳光的他,他可以选择沉沦,但他选择给大家带来欢乐,他说自己除了腿少了一只,心智和正常人是一样的,他去学习去提高,再加上自己的创造力,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作品。
第二个我想分享的关于选择的故事主角是Tom,我在美国的一位同事,他是一名成功的化学家。在30多岁的时候,他研发的一个药物进入了临床研究,某天早上,他收到这个好信息,非常高兴,努力了这么多年的药物也许终于能帮到患者,但是当天下午他就得到噩耗——自己得了晚期癌症,一天之内他的人生就变了。他最了不起的是,在生病以后,做了一些我觉得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的女儿问他:“爸爸,你知道自己得了晚期癌症以后,打算做些什么?”汤姆朴实的回答特别打动我,他的回答是:“我打算和以前一样,在你睡觉前给你读一个故事,然后明天早上醒来。”
他以前有很多梦想,他是特别优秀的科学家,想做出抗癌药去帮助很多人,现在知道自己得了晚期癌症,他既没有沮丧,也没有特别励志,遇到逆境的他选择没有变化,该干嘛干嘛,和昨天一样。
汤姆在生病以后,除了治疗,每周都正常上班,他还在研发他喜欢的抗癌药物,也在学习很多关于自己癌症的知识,他还和医生、志愿者一起接力跑马拉松,得了癌症,并不能改变他的生活。他最了不起的是,还写了很多关于癌症的科普,这些癌症科普都被我们公司的华人同事主动、义务的帮他翻译成中文,发布在我的公众号上,很多读者被他精神所激励,因为他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放在自怨自艾。非常遗憾,他最终没有成功战胜癌症,45岁的时候去世,在他有限的生命里面,他做了很多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他的选择。他的追悼会上,大家追忆和汤姆的故事,都笑得前仰后合。汤姆在他40多年的人生里面给周围人带来了正面的力量和影响,就是他生命的意义。
最后我想分享一下北大毕业的丸子姑娘的故事,她成绩非常好,北大毕业以后去了投行,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她身体开始出现问题,去医院诊断,她70%的肝脏都是转移的癌细胞,已经是晚期癌症。按照医生的判断,只有三个月到两年的存活期。可是,到现在她还活着,已经8年了,我想有两点对她来说特别重要,第一就是持续学习,得知自己身患癌症以后,除了相信医生以外,她主动了解自己的癌症是怎么回事,她看科普文章,甚至和专业人士一样去看医疗指南,看全世界最新的肿瘤疗法,她甚至比绝大多数中国的医生了解的都多。第二,她永远怀抱希望,虽然医生的判断悲观,但她从来没有绝望过,始终怀抱希望努力学习。
这些故事对我是很有帮助的,希望在未来你们遇到挑战的时候也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
电影《火星救援》里,主人公被扔在火星上,他说:“很多时候,一切看起来越来越糟,你要么屈服,要么反抗,如果反抗,你只要开始计算,你要解决眼前的一个问题,再解决下一个问题,然后再解决下一个问题,当你解决了足够多的问题,你就可以回家了。”
人生确实会遇到很多挑战,但是我们一个个问题去解决,很快我们都能找到自己回家的路。希望大家找到内心的召唤,去享受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李治中,笔名菠萝。清华大学本科,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北京大学药学院客座教授。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引用超7000次。爱好科普和公益事业,运营公众号“菠萝因子”,订阅者近百万,著有科普书《癌症·真相》《癌症·新知》《癌症·防御》《深呼吸》《她说》,获多项中国顶尖科普大奖,包括中国文津图书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金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