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没有账号? 去注册
会员注册
  • 已有账号? 去登录

2020-2021

陈曾路:博物馆能告诉我们什么 | 2021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1-12-05    2828   

  演讲者:陈曾路(吴中博物馆馆长)

  演讲时间:2021年4月


早期的博物馆既有自然、科技的展品,也有人文、艺术的杰作。前年在上海有一个关于亚洲文会馆的展览。亚洲文会馆很有意思,是现在的上海博物馆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共同源头,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的展览把这两个博物馆里原来属于亚洲文会馆的展品又集合在了一起,让人在同一个空间里面再一次同时看到了自然和人文的东西。我想这其实也是要回到博物馆的一个基本的源头——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因为本质上,博物馆是启蒙运动的产物。

但是除了自由之外,博物馆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就是分享。启蒙运动以后的物馆的概念,就是除了个体的自由之外,还有全部公众的自由。博物馆的意义就在于向更多公众传播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概念。这也是它诞生的动机。接下去我想通过我现在供职的吴中博物馆去讲一讲自由和分享这两个概念。

苏州是一个很伟大的城市,几千年来年就一直在同一片位置上没有动过,所以有非常深厚的考古发现。但这些很好的文物,普通老百姓曾经看不到,就像18世纪启蒙运动开始之前的卢浮宫里的文物,只有贵族才有机会见到。所以,博物馆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分享,让我们的公众能够看到这些历史文化艺术的珍宝。

中国的文明可以用“满天星斗”来形容,这反映了区系文化的概念。东南地区的中国文明起源地之一就是环太湖区域。它和中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北的红山,以及西南地区,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根源。

环太湖区最早的文明出现在一万年前的三山岛。三山岛除了有最好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还有明清的古村落。三山岛上没有发现古人类的化石,只发现了有人工加工痕迹的石器。所以,当时估计是有人的,只不过现在没有发现。现在太湖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但一万年前这里还没有成湖,因此那个时候的太湖实际上是有人居住的。如果我们把太湖的水排干并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的话,在太湖水底一定可以发现古人类的化石,我们叫做太湖人。

图片

有人问新石器跟旧石器时代有什么区别,答案就是石器加工的工艺和水平不一样。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迹草鞋山遗址有很多的玉璧和玉琮,也有很多制玉和制石的作坊。制玉和制石的作坊实际上属于良渚文化早期,到了中晚期,良渚文化的核心的区域就从苏州东部转移到余杭。

图片

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文物出土于澄湖,这件器物上有我们国家出土的最早的文字。这上面有四个甲骨文字。古文字学家都是知道这件东西的,但当时没有机会看到,现在它陈列在我们的馆里。


图片

春秋战国时候的太湖特别重要,因为吴越争霸的主战场就在太湖上,所有的大战基本上都是太湖上的水战。那个年代的很多剑都没有实用性的,而是作为权力的象征,比如吴王夫差剑肯定没砍过人。但这些从太湖里面捞起来的剑一定是当时战争时真正砍过人的。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兵器是很少的,因为过去每次大战之后都有专门打扫战场的人把兵器收集起来。但对于太湖没办法这样做,兵器掉到水底去了。所以太湖的渔民打鱼,经常能够撩起兵器来。

图片

楚途盉是我们一件很重要的器物,它对应的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一场大战。当时吴国非常强盛,军队一直打仗打到楚国,把楚王从楚国的首都郢都赶出去了,一直赶到曾侯那边。越国很坏,趁吴国去打楚国的时候从背后进攻吴国,所以吴王就班师去救自己的国家。这件楚途盉就是当时把楚王赶走以后,把楚国贵族的器物当战利品弄回到吴国来的。

图片

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琴,属于战国时期。国内音乐考古最好的专家王子初看这件古琴时说了两句话,“陈馆长,这件古琴你们就可以造一个馆,光这一件古琴你们就可以造一个馆。” 第二句话,“陈馆长,你们把古琴放反掉了。”

其实我们从考古发掘以来,就是觉得图片上的是背面,因为看上去是空的。但实际上这上面应该还有一块板,它中间应该是个共鸣腔。所以我们对器物的研究,是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

图片

这面镜子是现在出土的唐代镜子里最大、最重的一面,是一面八棱的菱花镜。

图片

这是我们全世界现在看到的最好的一件元代釉里红。前几年有一个比这个差一点的元代的釉里红,拍卖了三个多亿。现在如果我们在拍卖市场上面看到一件元代的釉里红的话,像这样非常红艳的发色,起码在五个亿以上。因为这是孤品,这种器型完全只有元代才有,而且它的红色的釉色发色很正,现在看到的其他的元代釉里红基本上都发黑。中国早期基本上都是单色釉的瓷器,对于颜色的控制还没有到这种程度,真正对颜色控制比较好,是明清以后的事情。

图片 

最后这套民国十二生肖材质,有玉、有琥珀、有水晶、有各种玛瑙等不同的材质,每个下面配一个红木的小的座子,严丝合缝。当年没有三维打印,纯靠手工做出来这样的座子,很精细。这代表了苏作的一种极致追求。

图片

我们的馆里面也有科技和艺术的成分,但作为一个地方馆,我们更要体现地方的风土,所以我们特地做了风物类的展览,把我们太湖的鱼、三白、水八仙、稻米、蔬果、花草这些东西做了展示,以及很多互动的内容。我们希望博物馆能够打通历史和艺术,能够打通科学和人文。

图片

除了我刚才讲到科学、艺术、历史、文化的这种打通,我还讲到分享。我们这个馆开了以后做的第一个特展,是介绍我们馆的建造过程。从打桩开始的基建,包括布展装修,我们都做了大量的记录,并做了一个很小的展览。很多人看过之后都很感动,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分享,把参与者在当中的奉献呈现出来,不要让他们隐没在历史的信息里面,而是能够让他们跟我们最重要的这些国宝一样,被大家所聚焦。

图片

最后,希望我们能够变成一个文化的综合体,大家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总而言之,我们想要实现的根本理念就是分享。从古到今,从历史文化到艺术到科技,公众也好,专家也好,我们希望他们在这里都能够寻找到我们希望和他们分享的知识。


作者简介

陈曾路:2003年至2019年任职于上海博物馆,担任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负责博物馆各类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致力于以领先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打造上海博物馆的教育品牌。在上海博物馆期间组织策划出版“博物新知”、“寰宇艺术”、“博物馆与世界古代文明”等系列图书百余种,策划发起了《博物馆评论》杂志和微信公号。2019年11月起,任吴中博物馆馆长。



演讲者:陈曾路

文字整理:张浩然;审读:王佳

排版:猫撸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