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没有账号? 去注册
会员注册
  • 已有账号? 去登录

活动报名

文理互鉴:科技为考古插上翅膀
发布时间:2021-11-12    2676   

文物,里面藏着很多故事。甚至,可以从中看到近万年来的中西方交流史。

 

新石器时代,彩陶出现在亚洲大陆的两端,并且有相似的几何元素,两个相隔遥远的地方,似乎因为彩陶有着联系。

image.png

左图 两河流域哈拉夫文化彩陶盘; 右图 马家窑文化彩陶盆

春秋战国时期的蜻蜓眼精美绝伦,这一具有西亚风格的装饰珠,述说着当时中西方之间已存在贸易。

image.png

蜻蜓眼,大英博物馆收藏

 

6000多年前,“玉石之路”是沟通中西交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以新疆为中心,向东西两翼运出玉石,沿河西走廊或北部大草原向东渐进到达中原地区。


image.png

青玉鸱鸮佩,殷墟妇好墓出土


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丝绸已传至埃及,后在欧洲流行。希腊雅典凯拉米克斯一处公元前5世纪的公墓里发现了5种不同的中国平纹丝织品,织法与四川丝绸相同。

image.png

丝织品,帕尔米拉古城出土

 

这些发现真实地反映了早期中西文明交流与互动。

人类孜孜不倦的把自己的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也乐于接受外来的产品。人们因此有机会,受到来自全世界文化情操的陶冶,思维也因不同文化的交融,而丰富壮大。通过观察文物研究中西方交流,是在追溯人类文明的进程,同时是面对人生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寻求注解的一个方式。从探索人类文明的萌芽之始,到回望遥远的石器时代,再到回溯人类两次走出非洲的漫长历程,我们一直在追寻自己的来处,我们也看向未来,保有战略的眼光,构想未来的社会和人类。就像我们观察微尘、瞭望宇宙一样,在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变换中,我们凝视着自己每一步的成长。

 

如今, 科技渗透人们的生活,也为考古带来了便利。

你会不会好奇,我们是如何确定出土文物的年代,得知文化的传播方向?又是如何从文物的成分里推演,判断当时的社会关系? 墨子沙龙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飞跃重洋”论坛,邀请到了大英博物馆中国早期藏品部负责人——刘睿良博士,带领大家一睹博物馆的多件珍贵藏品,展示现代考古中的科技手段,以及分享自己在以大英博物馆的工作经历,欢迎观看直播,机会难得哦!

 

线上活动详情

时间:2021年11月18日 16:00——17:30

嘉宾:刘睿良 大英博物馆

主持人:蔡一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直播地址

 

腾讯新闻

 

新浪科技

 

Bilibili

 image.png

知乎

image.png

腾讯视频

 http://v.qq.com/live/p/topic/129814/preview.html

 

蔻享

image.png



嘉宾简介

 

刘睿良:2013-2016年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科技考古专业博士学位,并获得牛津大学Clarendon博士全额奖学金,毕业后继续留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涉及冶金考古、碳十四年代学、商周考古和中西交流,后晋升为牛津大学Wolfson学院青年研究员,2021年入职大英博物馆,担任中国早期藏品部负责人,并兼任牛津大学考古系博士生导师。

 

主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

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中科大小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墨子沙龙 


活动报名
  • 文理互鉴:科技为考古插上翅膀
  • (一人一次最多可报名5人,如有大量报名需求,欢迎公众号后台私信)

  • 本次报名中是否有儿童?

       
  • 这是您第几次参加墨子沙龙讲座?

  • 你想参观哪个实验室?

  • 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