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1期
哪怕跨越了千年时空,跨越了万里重洋,跨越了不同人种,人类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去探索科学,他们探索的动机是什么?通过回顾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并结合自身的科研感悟,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与你分享他的答案。
2016年·第2期
生物学家饶毅向你讲述:什么是生命?如何定义生命?基因学研究在未来会如何影响你和我?
2016年·第3期
什么是暗物质?暗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如何去探测神秘的暗物质粒子?中国科学院院士、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首席科学家常进带你走进暗物质的世界。
2016年·第4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飞跃研究员回顾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及其贡献,并从哲学、现代进展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
2016年·第5期
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院士用生动的语言和图片讲述过去一个世纪来脑神经科学在探索神经可塑性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以及目前理解神经环路和大脑功能可塑性所面临的挑战。
2016年·第6期
“未来·已来”大会
在题为“互联网、数据、计算”的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阐述了:通过互联网的发展而沉淀下来的数据,未来将成为人类无与伦比的丰富资源,而计算就是将数据转化为资源的最重要一步。
托卡马克,俗称 “人造太阳”,它究竟是什么,真能像太阳一样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分享我国科学家们正如何追逐着“人造太阳”之梦。
有一类全能型的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更新复制而产生新的、健康的器官和组织,从而延长人类的生命年限。它到底是怎样实现的,又将有怎样的发展?让我们听下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的讲解。
冷原子世界有什么神奇之处?它和量子计算有什么关系?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宇翱教授娓娓道来。
神奇的马约拉纳费米子对暗物质研究、拓扑量子计算有重要意义。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教授讲述他和他的团队在材料中寻找“马约拉纳费米子”的故事。
机器人模拟人眼,难在哪儿?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张晓林研究员为我们讲解仿生眼的过去与现在。
在“未来·已来”大会的“圆桌对话”环节,科学家们还就大家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探讨。
2016年·第7期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双南教授从一位科学家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业余爱好,自创审美学派:刨根问底,总结出了“没缺陷、不常见”两大审美因素,并秉持着科学家证实与证伪的严谨科学态度,建立了大脑的审美公式,计算结果和我们的审美经验一致。
2016年·第8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讲述我国中微子与粒子物理的发展与规划。
2016年·第9期
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生物现象中找出它们的化学基础,这是现代生物学的焦点。从原子到生命,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讲述结构生物学的前世和今生。
2016年·第10期
量子大会
从奇异的量子现象到量子信息等新兴科技,潘建伟院士、王建宇院士、陈宇翱教授、彭承志教授带你进入量子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