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七量子科技交流中心举办了2023年第一场墨子沙龙线下活动——“守护生命之河——你的心血管还好吗”,邀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三位专家学者——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以及副主任医师王箴、副主任医师李清,共话心血管疾病诊疗和预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主持此次活动。
如果我们每个人是一辆向前奔跑的汽车,那我们的心脏就是勤勤恳恳的发动机。对于心脏这个发动机来说,心血管就是它的油路,心脏瓣膜则可以看作它的阀门。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油路”和“阀门”的问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如何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无数医学科学家和医生在这个领域倾注创造力。
心血管领域的发展过程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当代的医生和科学家如何在该领域实现创新创造?
葛均波院士在墨子沙龙
作为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葛均波院士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说起百年前医学先辈对于心血管的探索,葛院士仍是感慨良多。从1929年,德国医生Werner Forssman尝试用导尿管从左侧轴静脉插到右心房的伟大尝试开始说起,葛院士回顾了从球囊扩张到冠状动脉支架、再到瓣膜介入治疗的医学历程。在介入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TAVR)方面,葛院士和团队成员以及合作者们一起,在国内做出了最早的探索。2010年,葛院士实现了第一例TAVR临床手术,并持续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和探索,逐步确定了TAVR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中的地位。
葛均波院士
纵观国际和国内,医疗器械已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受益于国家的创新驱动政策,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然而高端技术的创新能力仍偏低,研发投入不足,机制仍不健全,国内医疗器械高端产品市场占比仍较低。但可喜的是,我国医疗市场增速高于全球水平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率逐步提升,已形成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葛院士指出,鼓励创新,一定要理顺机制,保护创新者的创新热情。
基于保护创新的理想,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成了葛院士近些年投入大量精力的“试验田”、“孵化器”。CCI致力于打造以医生为主体的创新研发平台,集创新培训、设计交流、研究支持、产业合作为一体,打通“理念—实践—成果”的创新产业链,旨在激发一线临床医生发现和解决临床需求的创新潜能,引导其积极参与医疗技术及相关器械研究,并进一步为其提供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平台,最终实现国产医疗技术与器械产品的市场化。自2015年成立以来,一系列心血管早期项目孵化落地,从最早的模仿到改进再到原创,学员优秀项目不断涌现:CryoFocus冷冻神经消融导管、新型超小口径血流储备分数测定导管、新型高分辨血管内超声导管、原创经导管二尖瓣瓣叶夹合装置、应用于纯主动脉瓣反流和狭窄的经导管瓣膜等俱乐部牵头研发创新心血管器械纷纷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甚至成为商品直接造福病人。
创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身处其中,葛院士对医学创新的艰辛和不确定性体会颇深。葛院士以生物可吸收支架——XINSORB为例,介绍了长达十五年的创新和探索过程,随着XINSORB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上市,传统药物支架引发的血栓和炎症反应将被大大减少。
葛院士表示,医学的不确定性令创新之路充满艰辛,但医学的教科书上没有绝对真理,正是不确定性激励着医学科学家不断探索。
葛院士在心血管复杂诊疗技术和危重症救治方面深耕多年,但对于更多普通人来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相关的慢性病则更为重要。活动现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清及王箴分别就最常见的两大慢性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带来了健康讲座。
高血压是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它极为常见,公众对它又往往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李清副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了高血压的诊疗标准、正确的血压测量方式。针对不定期测量血压、居家血压测量不规范、无症状不吃药、自行减药或停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高血压病人常见误区,李清分别讲解了危害和注意事项,她指出,高血压就像一个隐形的杀手,对血管的损害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若不加以控制,病程越长则伴随的危险因素越多、靶器官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心血管的发病风险就越大,必须在早期予以重视,科学、规范进行监测和治疗。
李清副主任医师
除了高血压,血脂异常也是我国常见慢性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1》估计,总体患病率为34.7%。说起血脂异常,最令我们困惑的,可能要数体检报告单上复杂的血脂指标。王箴副主任医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血脂的定义、种类、作用,以及血脂的吸收、转运、代谢方式。常见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载脂蛋白AI (apoAI)、载脂蛋白B(apoB) 、脂蛋白(a)[Lp(a)] 等,王箴详细介绍了这些指标的意义、目标值、致病机理。她指出,对血脂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化验单上的指标,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分层管理。目前,降脂药物不断发展,除了他汀、依折麦布 、PCSK9抑制剂等常见药物,Inclisiran、Pelacarsen等一些小核酸药物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小核酸药物可以从mRNA水平对靶基因表达进行调控,有望开启心血管治疗新方向。
王箴副主任医师
血管是我们的生命之河,血液通过血管向我们身体各个部分提供氧气和养分,除了心血管,高血压、血脂异常这类慢性疾病对大脑、肾脏等各个器官都可能造成重大影响。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药物和诊疗手段可以为我们的血管健康保驾护航,我们也应通过科学规范的预防和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身健康负责。
圆桌对话环节